【摘要】根据蒙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将慢性胃炎分为胃“巴达士”,“赫依”,“希拉”。使用利肝和胃丸、哈日十二味散、嘎日西治疗慢性胃炎联合用药治疗该病症。结果表明 :治疗组病例 71 例,治疗后症状有效率达 88.73% ;通过电子胃镜复查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显示 :胃黏膜病变的程度比较治疗前改善明显,部分病例呈现明显好转。
【关键词】利肝和胃丸 ;哈日十二味散 ;嘎日西 ;慢性胃炎
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,是一种常见病,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。属蒙医胃包如范畴,自2007年6月至2009年9 月开始,用利肝和胃丸、哈日十二味散及消食十味丸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正规治疗,同时详细记录和观察和治疗效果,通过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,现将研究结果分析 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蒙医辩证
胃包如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类型分为四大类型,具体为滞留型、渗出型、扩散型和聚合型。在临床上滞留型占绝大多数,其他3种类型在临床上发病较少。本组71例均为滞留型,患者主因上腹部饱胀不适、胃区胀痛或隐痛、剑突或锁骨后烧灼感、暖气、泛酸、纳差等。
1.2 对于西医的诊断标准来说,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,体征很少,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。在我国有50%~80%患者在胃黏膜中可找到幽门螺旋 杆菌。本组71例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,胃黏膜均有萎缩性改变的表现,通过进一步取胃窦、胃体的胃黏膜组织活检,病检证实有萎缩改变。
1.3 临床资料
本组患者71例,其中男性39例,女性32例;年龄结构为30周岁以下,6例;31~40岁,40例;41~50岁,20例;51岁以上5例。
1.4 治疗方法
对照组:用维酶素每次1g,3次/d,果胶铋120mg,4次/d。HP阳性者加阿莫西林500mg,3次/d,替硝唑1g,1次/d;胆汁反流加多潘立 酮10mg,3次/d,餐前口服。治疗组经蒙医辩证属胃包如者给予早饭前口服嘎日西15粒,1次/d,午饭前哈日十二味散3g,1次/d,晚饭前利肝和胃 丸口服15粒,1次/d。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。患者于正规治疗3~5个月给予复查电子胃镜及取相同部位胃黏膜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活。
2 结果
2.1 治疗效果
显效:①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;②电子胃镜复查,电镜下显示胃黏膜灰白区消失或基本消失,呈现正常的以红为主,对于胃黏膜萎缩有一定未见明显蓝色管网;③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,固有膜未见腺体萎缩表现。
治疗效果好转:①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,入院前的不适感缓解;②电子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灰白区范围缩小,蓝白血管网明显减少;③组织病理检查,固有膜腺体 萎缩程度减轻或萎缩部位减少。无效:①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稍有减轻。②胃纤维镜复查,黏膜相对明显改变或无明显变化;③活检仍有腺体萎缩或反而加重。
3.2 结果分析
①治疗前后症状变化:治疗组症状消失和减轻63例(88.73%);对照组治疗后消失和减轻16例(53.33%)。②治疗前后电子胃镜检查的改变:治疗 组56例患者复查了胃镜检查,电镜下胃黏膜萎缩与炎症现象比较治疗前减轻或明显减轻。③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的变化:治疗前取活检280块,有腺体萎缩者占 44.2%;治疗后共活检胃黏膜285块,有腺体萎缩者占17.6%。二者对比差异明显。④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的消失或好转,腹痛、腹胀缓解同时嗳气减 少,胃纳改善。
3 讨论
本病发病率最高,也是诊治中较复杂,易复发的疾病,根据蒙医辨证施治,将其分型胃“巴达士”,胃“赫依”,胃“希拉”。本方中利肝和胃丸以消寒水石(凉 制)、石榴、益智、荜茇、土木香、芫荽果、香青兰、蓝盆花、酸梨干、沙棘、栀子、瞿麦、诃子、连翘、麦冬、木香、人工牛黄、地丁、降香、五灵脂、木鳖子 (制)组方,具有调整体内“赫依”、“希拉”、“巴达干”三根之功效,而且具有收敛、生肌作用,能保护黏膜,促进溃疡面愈合;哈日十二味散以黑冰片、土木 香、苦地丁、胡黄连、诃子、川楝子、栀子、人工牛黄、牛胆粉、石膏、红花、甘松组方,本方性凉,方中以清希拉、助消化药黑冰片,为主药;以地格达、诃子、 熊胆等清希拉药和三籽、红花、牛黄、麝香等清血热、解毒、杀黏药物,均为辅佐药。故对胃、肝、胆诸热症均有良效;嘎日西以寒水石、诃子、大黄、山奈、面 碱、黑冰片、牛胆膏粉、荜茇、石榴、豆蔻、连翘等14味药组成,本方具有消食、解痉,用于消化不良,胃腹胀满,嗳气吐酸,大便秘结,胃痉挛等。